2025-09-27 00:21:02
2022年3月,國際有名期刊《自然·催化》以封面文章的形式發表了一項較新研究成果。經過一年半的努力,我國科研人員通過電催化結合生物合成的方式,將二氧化碳高效還原合成高濃度乙酸,并進一步利用微生物合成葡萄糖和脂肪酸(油脂)。這一成果由電子科技大學夏川課題組、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于濤課題組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曾杰課題組共同完成。根據研究,研究團隊可以通過將二氧化碳轉化為葡萄糖或油甚至脂肪酸一個催化過程。這項研究完全可以人為控制,可以突破很多外界的制約。未來通過對電催化和生物發酵的進一步研究,實現這兩個平臺的兼容和兼容。未來有可能合成淀粉以外的色素,生產藥物等。碳酸酐酶抑制劑藥物調節體內二氧化碳平衡。浦東新區干冰二氧化碳供應站
不同方法對比顯示:煅燒法適合大規模工業需求,副產回收法具有低碳環保優勢,而吸附法與化學反應法則服務于特定高純度場景。企業選擇時需綜合考量原料可獲得性、設備投資、能耗水平及終端產品標準等因素。二氧化碳,化學式為CO2,是空氣中常見的化合物。它在室溫下呈現為無色氣體,且能溶于水,與水反應后產生碳酸。值得注意的是,二氧化碳并非易燃物質,其熔點為-56.60℃(在0.52mpa的壓力下),而沸點則為-78.6℃。此外,隨著二氧化碳透過技術的發展,其應用領域還在不斷擴展,如植物氣體肥料、蔬菜(肉)保鮮、可降解塑料生產以及食品加工等新興領域。嘉定區工業二氧化碳廠家精選食品加工中用二氧化碳延長保鮮期,抑制細菌繁殖。
化工行業在中國已經歷了多年的發展與壯大,形成了門類齊全的化學工業體系,其中傳統化學工業已相對成熟,產業規模亦頗為可觀。然而,隨著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以及市場集中度的高企,該行業正面臨著產業轉型升級的迫切需求。在化學工業的眾多應用領域中,二氧化碳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它被普遍用于制造尿素、碳酸氫銨、純堿和無機鹽等關鍵化學品,尤其以尿素領域的應用較為突出。值得一提的是,中國不僅是世界上較大的尿素生產國,同時也是較大的消費國,其尿素產量和消費量均約占全球總量的三分之一。
二氧化碳行業需求情況:①我國二氧化碳需求量持續增長:近年來,隨著化工合成、冷鏈物流及油田注井等下游需求的擴張,我國二氧化碳需求量持續增長。根據卓創資訊統計,2018 年我國二氧化碳下游需求量為 638.3 萬噸,2024 年增長至 1,172.7 萬噸,年均復合增長率為 10.67%;根據卓創資訊預測,2025 年至 2029 年,每年二氧化碳下游需求增量將在 50 萬噸-150 萬噸之間,2029 年下游消費量預計將達到 1,600萬噸。②華南地區等經濟發達地區的二氧化碳需求旺盛:我國經濟發達地區對二氧化碳產品需求旺盛,部分地區供不應求。2024 年,我國二氧化碳消費量主要集中在華東地區,占比達 43.1%;華南地區的二氧化碳消費量為83.26 萬噸,占比達 7.1%。③二氧化碳下游應用普遍且應用領域逐步拓展:二氧化碳是現代工業中重要基礎原料,普遍應用于工業焊接、石油助采、化工合成、食品飲料、煙絲膨化等領域。各地二氧化碳市場的消費結構因各地的工業結構不同而存在差異。發酵過程中微生物代謝產生二氧化碳,需排氣管理。
副產氣源主要來自下列工業生產裝置或生產過程。1.氨廠和制氫裝置:在所有工業副產氣源中,量較大也是較重要的一種氣源是合成氨或氫氣生產過程的副產氣。在用煤、石腦油、天然氣或重油生產合成氨原料氣或氫氣的過程中,將產生富含二氧化碳的混合氣,因所用原料和制氣方法的不同,混合氣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也不同,一般為15~30%。為了制取合成氨工業所需的氫氮氣或制氫裝置所需的純氫產品氣,必須將氣體中的二氧化碳脫除并加以回收。在中國,除石油化工的大型制氫裝置外,共有不同規模的氮肥廠一千多個,1988年,合成氨年產量為1.979×107t,每生產1t氨,可以副產1.2 ~1.3t 二氧化碳。從合成氨原料氣中提取二氧化碳一般采用溶液吸收法。中國小型氨廠用氨水吸收法將二氧化碳直接用于生產碳酸氫銨,大型氨廠和部分中小型氨廠將回收的二氧化碳用來生產尿素。二氧化碳滅火毯覆蓋火源需保持30秒,廚房油鍋起火時禁用面粉替代。上海焊接用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基聚碳酸酯塑料可降解,強度接近PET,海信冰箱內膽已規模化應用。浦東新區干冰二氧化碳供應站
工業焊接市場需求情況:二氧化碳氣體保護電弧焊為當前重要的焊接方式之一,二氧化碳可以阻止氧氣與焊接點處高溫熔化的金屬接觸,防止金屬氧化。近年來,二氧化碳和氬氣混合氣體保護焊技術的發展,擴大了二氧化碳氣體保護焊的應用范圍,該焊接方法克服了其他氣體保護焊熱量分散、焊點大、焊接處易變形等不足。目前,二氧化碳氣體保護電弧焊的焊接方式主要應用于船舶制造,在我國具有廣闊的市場空間。根據卓創資訊統計,2024 年全國造船完工量 4,818 萬載重噸,同比增長 13.85%;新接訂單量 11,305 萬載重噸,同比增長 58.78%;截至 2024 年底,手持訂單量 20,872 萬載重噸,同比增長 49.74%。二氧化碳作為船舶及集裝箱焊接的主要保護氣,用量將隨之增加。浦東新區干冰二氧化碳供應站